關於小社區
一群熱愛地方事的傻瓜,
一股支持地方事的力量,
我們說好不讓你成為地方的獨行俠!

01-我們的目標
小社區的大四箭
我們盤點地方創生、地方工作及社區發展會遇到的困難,分成四階段給予支持,有困難就來這裡找!

02-團隊介紹
我們的團隊
20多年地方工作、NPO發展經驗,團隊具有專案管理、社工服務、商業行銷、數位技術 …等,
打造臺灣最完整地方工作資源平台。
梁秉義 Ben
陳麗萍
施皎琳
鄭名妤
03-我們的歷程
小社區的里程碑
從公務員的框框中走出,跨入地方工作的領域,我們如何走過創新的路,激盪出每個地方支持力量。

小社區大事件,從社區缺口給予「找資訊、找知識、找資源、找資本」四方向支持,並善用數位技術(Web、AI)建置「找政府計畫平台」,讓地方發展有了更公平起跑點。

陸續受邀到台灣各地進行交流討論、開辦培力課程,包含:原民部落、社區協會、農漁村、創業店家...等,協助規劃方案、串聯資源;也累積本團隊更強的地方基礎。

與漁業署、臺灣海洋大學合作,盤點臺灣漁村生活、生產、生態等現況,透過休閒漁業轉型輔導,讓漁村傳承特有文化同時,也可提高本地水產及漁村價值。

小社區大事件統整「官方補助計畫資訊」,協助人民團體線上媒合方向、線下提供培力課程等,獲得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潛力獎及落地績優獎的肯定。

在陪伴社區過程發現,地方因人力限制,無法滿足自由行觀光客群。帶路趣以AI、VR、AR等技術研發,設計可自動完成「導流、導覽、導購」的數位導覽模組。

與地方接觸,能真實感觸生活,才能收成最有價值的成果。為了要有更貼近地方的思維,團隊前往宜蘭東澳與社區一同進行2年社區營造,從蹲點開始。

社區若擅與民眾、企業及政府溝通,就易獲取發展資源,計畫書是常見溝通媒介。我們導入地方情境、企劃理論、審查實務,設計計書撰寫學習路徑,人人都可學。

有越來越多青年抱著理想熱返鄉、移鄉耕耘;然而,走在各自創生的道路上總是艱辛孤獨,少了一份相互扶持、分享的力量;因此「台灣地域振興聯盟」成立。

完成技術驗證及專利獲取 ! 從地方觀光產業缺口,設計可自動完成「導流、導覽、導購」的AI-AR-VR工具。感謝文化部、地方創生、社區營造及15處社區合作機會與支持。

從AI.Trip數位導覽的基礎出發,將各項技術拆分,對應地方工作與產業需求,進行多元情境設計,包含:AI.走讀、AR互動展覽、VR線上場域導覽 ...等,

不論地方工作、社區發展、地方創生等,從社會面發展到市場面,有太多的困難要解決。我們設計「學習+分享」知識平台,讓大眾知識可以「共享、共想、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