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助很好拿? 別傻了~3個你自以為的事(中)
臺灣約有6萬多個人民團體,卻只有30%的單位實際獲得補助
換句話說就是「70%的單位都拿不到經費」!
申請誤區你也踩過嗎?快來看看怎麼避免,並提高審查率!
(延伸閱讀:政府補助很好拿? 別傻了~3個你自以為的事(上))
你缺錢,不代表應該讓你通過計畫…
在我們審查會中,很容易遇到這樣的情境
很多提案單位,把計畫的問題背景分析的很好,把想法跟策略也都提出來
整體感覺蠻不錯的,但是…
最後一刻,他告訴委員,這一切我們都準備就緒
只要我們通過計畫、錢到位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執行!
聽起來很有道理,委員們心裡卻開始感到毛毛的…
兩個令人容易聯想到的原因
你(提案者)說:「通過計畫、錢到位,才開始執行」?
- 為錢而來,沒錢就不做了?
為什麼得等通過計畫、錢到位,才開始執行
所以你是為錢而來,沒有錢就不做了嗎?
你真的有關心這個問題嗎?
- 完全沒有資源、財力?
沒辦法自己執行,該不會是你沒什麼資源、財力,就這樣子而已吧?
靠計畫,這是把責任全部交給政府?
所以,委員到底在想什麼?
其實,委員都想知道:「你到底有沒有這種能力?」
他會以此作為他支不支持你的考量之一
- 你出一點,我也出一點!
很多計畫,都會去要求提案單位拿出「自籌款」
而且,這種計畫越來越多了
像我們在創業,申請經濟部發布創業的計畫
都會要求你拿出自籌款,可能是5%、10%,甚至50%都有可能
因為他希望政府投資的錢,能夠達到一種”加成”的效果
所以「你也出一點,我也出一點」!
雖然都出錢,但卻能有更高的效益,因為你會認真的做好
這種計畫非常多,補助型的計畫也很多
通常就是5%到50%這樣游走
- 實際負擔的錢,比你想得更多!
雖然雙方都有出錢,但我們一定要提醒所有夥伴:
「往往你要負擔的錢會比這個還多」!
什麼意思?就是除了100萬當中,你原本要拿50萬
然而,每一期,應該是政府先給你錢,你才會收到錢做事情
但在核銷期間,就總會是錯估一些!
舉例來說,常常因為你沒有送好檢據而被退件
甚至核銷期間早就超過,得等到下個月才能作帳
結果就是只好延誤撥款的時間
所以,除了50%是自籌款,很有可能前三個月,你還要有「代墊的費用」
就是先挪一些錢在前面代墊,再等政府錢撥給你
因此,你要準備的錢,通常會比計畫書上寫的自籌款還要多
那麼在提案過程,你就得做好準備,並且證明給委員看
讓他知道你有足夠的財力能負擔前面所提到實際負擔大於自籌款的狀況
「自籌」可以有什麼?
既然講到自籌,你也要讓委員知道
如果真的要抵自籌款,會用什麼方式來抵?
- 人力薪資
比較常見的通常是「人力薪資」
假設一個人3萬多薪水加上投保
雇主負擔的話可能就會到4萬,一年大概是12萬到50萬
你正好去抵這樣的自籌款,所以常有人會提人力薪資作為自籌
- 硬體費用
第二個很常見的,就是硬體的費用
因為很多補助計畫都不包含資本門,也就是不能買所謂的「硬體設備」
既然我們只能自己添購硬體,那就可以拿來抵自籌了
不過,一定要注意的是
不管是人力還是硬體,我們都要檢據相關憑證
例如人力就需要有匯款證明、投保證明;硬體有可能就需要有購買發票的證明
小結:把自籌能力展現給委員看,你在審查會過關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囉!
第二篇告一段落,提高審查會的技巧你學會了沒?
最後一篇,我們帶你換個角度思考,看看「優秀」,是不是就能申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