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學行銷的時候
老師總是說要從STP開始…..
S區分-收集大環境趨勢,政治、經濟、社會、技術。
T標的-收集目標客群的特質,年齡、性別、位置….之類。
P定位-彙整大環境趨勢、目標客群特質,去設計行銷組合(也就是4P)
不過,從地方發展情境中,我們覺得這不太適用
❌ 地方發展的資源不像企業,沒有能力做這麼專業
❌ 等這些做完時間已花大半了,客群也跑掉了
我們建議地方夥伴要夠快、夠準、夠直接,
直接從客戶遭遇問題分析
直接從客戶遭遇問題分析
首先,先想想你的顧客在什麼情況? 有可能什麼問題 ? 現行方案無法滿足?
而你的產品或服務,正好可以協助他們解決
例如:
LG為了攻佔印度手機市場,做大量的研究發現。
他們發現印度的蚊子很多,所以開發手機時候針對此做了對應功能
用手機發出聲波驅蚊
原本人手一機時代,買手機是必然的,
在印度,又能通訊、又能驅蚊,於是大賣!!
NPO如何找出客戶遭遇問題?
客戶問題,可以用三大情境去想想 : 功能、情感、社交
功能性工作: 可以提供特定功能、工具。
NPO因需要獲取更多經濟收入,常會製作與組織形象相近的產品
像是:蛋糕、麵包、麵條、水餃、手工藝品 …..等等。
以水餃來說,對消費者的功能性,可能是飽餐一頓、不用等太久 …..等等
哪些情境,他可能獲需要水餃 ? NPO要從這方向去思考,很實際地、生活地,
找到消費者需要你的產品的情境與用途。
情感性工作:可以紓解客戶的壓力或情感,產生好感、開心。
消者費者要買水餃時候,會不會有哪些流程、服務,讓消費者感到不舒服、不滿意?
如果有,這就是NPO可以思考,往下規劃、調整自己的產品。
例如:消費者買水餃的功能
記得,我們不需要100人來買10次,只要10個人買100次,NPO一樣可以輕輕鬆鬆獲得經濟收入。
社交性工作:可提供客戶成就感、榮耀、炫耀、打卡分享的事物。
如果消費者買了你的東西,可以讓消費者在其他人的關注中,獲得成就、榮耀、肯定…..正向情感。這就是NPO可以切入規劃的社交性工作。
再用買水餃來說,消費者買水餃時候,看到 …..
最後,善用人口變項去區別,往深度設計產品
除了依照這三個情境去設計自己的產品要如何賣,還可以依照人口變項的不同,去微調行銷規劃的細節
地方發展夥伴,常常忘記自己身邊的人文地景,都是寶藏!
多想想你的周遭寶藏,可否可發揮在這三種情境?
借大師理論設計社區行銷
在社區行銷課程中,
我們會以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提出理論 – 待完成工作(jobs to be done)
直接帶夥伴分析 你的產品及服務
可讓哪種消費者? 什麼情境? 完成什麼工作?
快速做出最正確的市場分析,才是王道!
我們今年,陸續開辦許多系列課程
包含地方發展、計畫撰寫技巧、社區行銷技巧 …..等等
都是針對NPO、地方發展情境去設計
歡迎各地方發展夥伴,如果需要邀約輔導或講座